会议主题:联合应对――西部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号通知 《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》自2008年年初将1号通知发出后,得到了全国岩土与工程界各位同行的积极响应,目前一切筹备工作正在按计划顺利地进行。 针对汶川地震出现的新情况,经主办该会议的四大学会秘书长会议讨论通过,决定在1号通知的基础上,对会议的具体安排做出如下的调整和补充。 一、会议议题1. 增设四川汶川地震专题,主要讨论的议题为地震机理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、建筑与结构抗震 2.增设岩土与工程教育专题,主要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、模式与用人单位实际用人需求等角度,探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。 3.增设规范建设专题,主要探讨相关领域规范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问题。 二、会议论文通过与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》编辑部协商,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》将从大会所提交的论文中择优选取20篇论文进入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》正刊,另选30篇进入其增刊(正刊和增刊论文一般均被EI检索)。其余被本次大会选中的论文,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在正规出版社出版。 由于新增了会议议题,经主办该会议的四大学会秘书长会议讨论,决定将提交论文全文的最终截至时间向后推迟1个月,即由1号通知的 请各位同行根据1号通知所公布的会议议题和2号通知新增的会议议题,积极踊跃地撰写会议论文(可直接提交论文全文),尽快发送到大会论文提交邮箱 三、会后考察会后考察仍为1号通知所确定的三条路线,即: 线路一:成都-雅安-大渡河-康定-丹巴 (地质灾害及水电开发工程) 线路二:成都-都江堰-岷江-九寨沟-黄龙 (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保护) 线路三: 成都-西昌-锦屏一、二级 (长隧道与高坝) 根据汶川地震后的实际情况,拟对线路二作适当调整和优化,增加汶川地震的考察内容,即将线路二调整为: 线路二:成都-都江堰-映秀―汶川-九寨沟-黄龙(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保护) 四、大会具体联络人许 强 028-84077988 13880536030 xuqiang_68@126.com xq@cdut.edu.cn 郑 光 13880780614 flywing140@163.com 通信地址:四川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:610059 大会网站: 大会论文提交邮箱: |